金科成就我的夢想
在歡慶金科集團成立15周年之際,心中感慨萬千,作為一名老金科人,我見證了公司的發(fā)展歷程:有事業(yè)收獲帶來的喜悅,也有經營陷入低谷的陣痛。令人欣慰的是,如今的金科正朝著它的遠景目標奮勇向前、再鑄輝煌。
1)加入金科是我的緣分
我職業(yè)生涯的第一個階段是在部隊度過的,1983年9月進入軍校后,我成為一名軍人,1987年畢業(yè)分配到福州某部工作,通過幾年的努力,我參加的科研項目獲得了全軍科技進步二等獎。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發(fā)現部隊的工作環(huán)境并不適合我,因為工作太寬松沒有壓力,因此長期缺乏進取的動力和挑戰(zhàn)。此時,我的同學們陸續(xù)離開部隊進入了IT企業(yè)(有的自己創(chuàng)業(yè))。90年代初期,計算機網絡迅猛發(fā)展,我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下定決心要進入一家計算機網絡集成公司學習網絡技術、拓展知識面,在IT行業(yè)尋找適合自己的舞臺,成就夢想。
1995年9月5日,一個非常難忘的日子,就在這一天,我和金科連在了一起。9月2日,我在人才市場遞交了一份求職簡歷,不知是因為我的名字還是我擁有部隊工作經歷的緣故(也許兩者都有),金科相中了我。9月4日,負責人力資源工作的滕衛(wèi)紅通知我明天到MIT集團小型機事業(yè)部(福州金科的前身)參加面試。9月5日,天氣非常熱,我戴著草帽、穿著西裝短褲、騎自行車來到了福州金科位于白馬路的辦公地點。金科參加面試的兩位人員是人力資源部經理陳少娜和技術部副經理肖強。從人員招聘的角度看,無疑他們是非常稱職的,因為他們充滿自信地描繪了金科的遠景,他們還告訴我金科不久要參與2000多萬網絡項目的競爭,言下之意金科是非常優(yōu)秀的公司,你快來吧。當時的我,孤陋寡聞,看到公司也不過10張面孔,心想:“2000多萬的項目,就這幾個人,你們蒙誰呀!”。我在部隊是做數字通信和軟件開發(fā)的工程師,懷著對計算機網絡無比的向往和美好的憧憬,我毅然決然地加入了金科的行列。其實,就在同一天,還有另一家計算機網絡集成公司(福州華融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也通知我參加面試,但是,我選擇了放棄。 到金科上班以后我才知道公司老板的名字叫何志毅。
2)金科造就我成長和進步
在金科工作的日子,我實現了自己的愿望。通過努力工作和虛心向老員工請教,我的技術能力提升很快,眼界也大為開闊。我迅速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崗位。我知道很多工程師不喜歡售前技術支持崗位,其實,恰恰相反,我認為這個崗位非常鍛煉人也很容易出成績。1997年,福州金科參與福建銀行卡項目投標,我是方案設計的主要成員之一。因著熱愛這份工作、也因著自己的努力,我寫的標書獲得了用戶的好評,當然我也得到了當時的總經理和銷售部經理的青睞,這為我后來在金科走上技術管理崗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1998年,我有幸?guī)ьI6名項目組成員參加了人民銀行內聯網項目的竟標,當時參與投標的公司都是國內頂尖的系統(tǒng)集成公司,包括聯想、南天、中軟、中聯等,金科不負眾望贏得該項目。某報刊報道:“9大優(yōu)秀系統(tǒng)集成商竟標人民銀行內聯網項目”,競爭的激烈程度可見一斑。作為項目投標的負責人,我肩負的責任和承受的壓力是巨大的。我至今記得很清楚,在開標的前一天晚上,想著明天要面對眾多的評委和專家,我心里非常緊張。為了讓評委和專家們了解金科投標方案的特點和優(yōu)勢,這天晚上我獨自看著筆記本電腦上的PPT(投標方案介紹)預講了5遍(每遍1小時時間),我就是這樣背熟了講標的PPT。現在回想起這件事,覺得很可笑,其實大可不必這樣緊張和“如此精心準備”,不過,憑我當時的能力、經驗和自信,我別無選擇。
我能力的提升和成長的道路是一步步走過來的,我知道個人努力固然重要,但是我認為更重要的是有金科這個平臺對我的造就,因為金科為我提供了許多磨練的機會。拿人民銀行內聯網項目來說,是金科給了我在項目中成長的機會,也是因為金科在人民銀行多年的客戶基礎以及技術上的沉淀和積累、同事們的鼓勵和幫助,才使我有信心去戰(zhàn)勝困難并完成任務。
每個人的成長和進步需要自身的努力,更需要周圍環(huán)境(工作、學習、生活、人際等方面)的支持。鋼鐵是怎樣練成的?鋼鐵需要在熔爐中被火煉、需要被鐵匠錘打,保爾柯察金之所以成為名人,是因為有偉大的蘇聯紅軍對他的造就和培養(yǎng)。
人要有一顆感恩的心,我衷心感謝金科給我提供的機會和對我的培養(yǎng)。金科過去的15年是成功的,我相信金科還會有更多個15年,我愿意為金科做美好的見證。“祝金科越走越好!”,這是發(fā)自內心深處最美的祝福。
何志清